我校2025年寒假境外访学项目圆满完成

首都医科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教育国际化战略,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在2025年暑期,学校聚焦医疗相关领域主题,共组织了10多项高质量的境外线下研学项目。一百多名首医学子奔赴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阿德莱德大学等多所世界一流大学,进行了短期境外研学与国际交流。新学期开始,随着学生们顺利返校,所有项目圆满落下帷幕,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收获与喜悦。

申思晗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24级智能医学工程 ——剑桥领航计划

This educational sojourn in the UK was not merely a feast of knowledge but a profound cultural immersion and a spiritual awakening. It has instilled in me a profound appreciation for the boundless expanse of human knowledge, a humbling reminder of our infinitesimal place in the grand scheme of things. As Socrates once sagely remarked, "I know only one thing, that I know nothing." The deeper I delve into the realm of knowledge, the more acutely aware I become of my own ignorance, fueling an insatiable appetite for learning. The confluence of cultures on this journey was like a celestial ballet, where each culture contributed its unique hues and rhythms to the vibrant mosaic of human civilization. As torchbearers of our era, we are called upon to embrace diversity with open hearts and minds, to seek common ground amidst the rich tapestry of human experience, and to foster a harmonious coexistence in a world that thrives on difference. Life, much like this educational odyssey, is a voyage of discovery fraught with uncertainties and challenges. It is through these experiences that we are shaped and transformed, emerging stronger and wiser from the crucible of adversity. The conclusion of this journey marks not the end but the dawn of a new chapter, a fresh beginning filled with promise and potential. I will carry the memories of this transformative experience with me as a cherished talisman, guiding me forward with a spirit of humility, curiosity, and compassion. With an 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intellectual growth and a deep appreciation for the beauty of human diversity, I will stride confidently into the future, ready to embrace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at lie ahead, and to compose my own symphony of life.

麦雨秋 基础医学院 24级临床医学 ——牛津大学临床应用技能培养

参加牛津临床医学两周研学项目,是我人生中一次既充实又难忘的经历,回顾整个过程,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虚此行!

牛津的临床医学课程注重实际应用和互动性,课程内容非常紧凑,安排得井井有条,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教授鼓励我们提出问题,并且根据问题展开深入的讲解。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课后我们有很多机会与教授们进行深入的讨论,这种互动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更多的是思维的碰撞和激发,这种教学方式让我觉得自己不仅是听众,更是参与者。

这两周的学习让我在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首先是英语水平,语言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医学术语的掌握,对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都大有裨益。另外,这个项目也让我开阔了视野,通过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交流,我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也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医学理念,这对于我未来规划专业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最令我惊喜的,是能结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友谊,未来将成为我宝贵的资源。

最后,我想分享一些经验给未来参加项目的同学: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挑战和困难。其次,保持开放的心态,多与不同背景的同学交流,这不仅能帮助你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也能让你学到更多不同的知识。珍惜这段宝贵的经历,它将对你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王子腾 附属地坛医院 24级内科学 博士 ——哈佛大学人类内分泌学项目

哈佛大学的学习期间,我参与了内分泌生理学项目,深入学习了人类内分泌生理学领域的前沿知识。在教授的指导下,我围绕内分泌相关机制及治疗展开了系统的学习和实践。通过参与课堂讨论、深入文献阅读及实验操作,我进一步掌握了内分泌系统的复杂调控机制,并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不仅加深了我的专业知识,也为我今后的学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术研究方面,我积极参与了学术论文攥写,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我的科研能力,也使我对学术研究的方向和方法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与哈佛大学师生的深入交流,更加坚定了我在未来学术道路上持续探索的信心。此外,我还积极参与了哈佛大学的多项学术及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拓宽了我的国际视野,提升了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这段经历让我更为坚定了在全球学术舞台上不断前行的决心。此次短期交流不仅提升了我的学术能力,也让我更加了解国际学术交流的模式与运作。哈佛之行让我深刻体会到开放、包容的国际学术氛围,并为我未来的学术规划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我相信,这段宝贵的经历将为我的学术生涯和个人成长带来长远的影响。

赵雪妍 基础医学院 24级临床医学 ——牛津展望计划

在为期14天的牛津生活中,我不仅了解英国医疗体系,还深入中外讨论,体验英国生活。上课时,英国的教授会和我们进行一对一的问答互动,他们都非常耐心和热情!在课上,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网络辅助自己的学术报告,我从完全不同的角度了解到一篇结课作业所需要的要素,从学习他人的文献到自己创造和修改,都是课上学习不到的知识,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碰壁,才能真正拥有完成一篇文章的体验。此行的额外收获是参加到了有趣的国外形式的小组合作。我们小组的组员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沟通。此行游学之行让我拓宽了视野,了解到另外一种医疗体系的运行系统。希望这些经验和知识能帮助我在未来的学业进步!

韩喆 基础医学院 22级临床医学(5+3)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

“医学的进步,源于对生命的敬畏与探索”。在这个寒冬,我有幸踏上温暖的狮城新加坡的土地,参与新加坡国立大学(NUS)与首都医科大学联合举办的国际交流访学项目。这段旅程不仅是一次学术的探索,更是一场关于生命、医学与文化的深度对话。

在医学与生命科学项目中,我们深入探讨了肿瘤与感染免疫的前沿课题。正如威廉·奥斯勒所言:“医学是不确定的科学与可能的艺术”。在NUS的报告厅里,我亲眼见证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通过一堂堂纯英文、高信息量的授课、文献研究、数据分析和小组讨论,我们不仅梳理了CAR-T细胞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前沿技术的进展,更深刻理解了肿瘤免疫治疗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最后的学术汇报环节,我们小组以“Anti-tumor Immunity: Three Latest Technologies”为主题,凭借严谨的学术态度、创新的展示视角、默契的团队协作和出色的应变能力,最终荣获最佳小组荣誉。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团队中,三位首医同学的工作体现了我校所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的英文文献检索和阅读理解力以及出色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在组内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国际舞台上打出了一张亮眼的首医名片。

赵梓丞 燕京医学院 24级临床医学 ——东京大学医学与医疗

这次访学活动内容丰富、收获颇丰。 在学术学习方面,东京大学安排了多场高质量的专业课程。“生物医学与营养论”课程让我深入了解到生物医学与营养之间的紧密联系,为理解人体健康和疾病预防提供了新的视角。“应用于多媒体、神经技术和医疗保障的尖端计算机科学”,则展现了计算机科学在医疗领域的前沿应用,拓宽了我的技术视野。“运动生理学与免疫力提升”聚焦运动与健康,阐释了运动对身体免疫系统的积极作用,实用性很强。“日常生活中的人工智能及其对幸福感的影响”探讨了热门的人工智能话题,让我思考科技与生活的关系。这些课程不仅丰富了知识储备,还启发了我的科研思路。这次东京大学医学与医疗访学项目,在学术、文化和个人成长方面都让我收获满满。未来,我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学习和实践中,也期待有更多机会参与类似的优质项目,不断提升自己。

尹和沐伦 燕京医学院 24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香港大学医学与医疗

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大师讲堂的分享让我们受益匪浅。蒋秀珠女士关于药物治疗的讲座,让我们对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刘少怀院长对香港医疗系统的全面介绍,让我们看到了先进的公共卫生体系在保障居民健康中的关键作用;罗志强医师对移动化医疗趋势的分析,则让我们对未来医疗的发展方向有了清晰的认识。这些讲座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更激发了我们对医学未来发展的思考。

回顾这段访学之旅,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我们深刻认识到,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文化,它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探索和创新。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寒假项目不仅为学生们搭建了与世界一流大学深入交流的桥梁,更为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2025年寒假学生境外短期项目的圆满完成,首都医科大学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论述,不断拓宽国际交流平台,深化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为首医学子提供更多“走出去”的机会。

下一阶段,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将开展境外短期交流项目资助评审活动,以鼓励寒假期间表现优异的同学,在未来的学业上继续笃行不怠、踔厉奋发。首医将继续致力于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医学人才,为我校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